就业双选活动现场。记者 卢越 摄/视觉重庆
12月17日,由市教委、市人社局、市资委、重庆工商大学联合主办的“重庆市2022届普通高校毕业生(秋季)就业双选活动”成功举办。2022年全市预计有普通高校毕业生约31.5万人,此次招聘会共有440余家单位带来1.7万个岗位。其中,参与招聘的科技型企业表示疫情对企业招工影响不大。
440余家单位带来1.7万个岗位
据了解,2022年全市有毕业生的高校共67所,预计有毕业生约31.5万人,其中研究生2.4万人,本科生12.9万人,专科生16.2万人。
为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,今年我市组织了近60场线上线下双选会。本次活动共计720余家用人单位报名,择优筛选了440余家优质用人单位参会。
其中,国有企事业单位110余家、大型民营企业80余家、三资企业25家,共占总数的51%;用人单位覆盖制造、金融、建筑、信息软件、房地产、教育培训等18个行业大类,岗位约1.7万个。本次双选活动吸引了全市50余所高校、7500余名毕业生报名参加现场双选。
“疫情对科技型企业影响不大”
记者在现场看到,参与招聘企业岗位的薪资主要集中在4500—6500元之间,部分紧缺、高尖端岗位薪资达到10000元以上。
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招聘多名自动化、仪器仪表、机械电子、应用数学、微电子专业的博士或硕士毕业生,年薪为15-30万元。“疫情对科技型企业影响不大。” 该公司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,相反,疫情下催生的智能化或线上生活,还促进了仪器仪表等自动化行业的发展,因此今年企业招聘的人数和薪酬都没有下降。
现场,秋田齿轮、山外山血液有限公司、中科力泰高分子有限公司等企业也纷纷带来带来机械工程师、软件开发工程师等科技类岗位,招聘对象需硕士或本科学历,提供的薪酬水平也不低。这些企业也均表示疫情对企业提供的岗位数和薪酬均没有影响。
此外,一些基础行业比如从事农业配套生产、饲料销售的企业受疫情影响也不大。
记者注意到,新时代也催生了一些新职业,比如视频主播、新媒体运营岗位等,该类岗位月薪基本在4000-6000元。
现场也有不少销售、文员类岗位。不少毕业生对岗位和薪酬并不挑剔,能结合自身实际。 “在校的学习和企业的需求有一定差距。”来自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学电子信息专业的一名女生表示,自己会结合自身情况和企业需求寻找合适的工作,在工作中积累经验、提升自己。
线上线下打造智慧就业新模式
值得一提的是,这次招聘会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,打造智慧就业新模式。
比如,用人单位可通过市教委新研发的高校毕业生智慧就业平台报名,接收展位信息、收取电子简历、开展远程面试等;毕业生也可通过手机获取电子门票,现场扫描二维码查看单位详情并向心仪岗位投递电子简历;未到场毕业生可同步在网上投递简历,确保了供需信息的精准对接和求职招聘的高效运转。
记者注意到,招聘现场还设立了就业政策咨询和就业指导服务区,邀请市人力社保局政策宣讲员、高校就业指导专家组成就业咨询指导工作团队,为毕业生提供一对一、面对面指导咨询、政策解疑和心理疏导等服务。